中藥治療黃疸的方法:傳統(tǒng)醫(yī)學的妙用
新生兒黃疸是指皮膚、眼鞏和其他黏膜組織變黃的一種病癥,中醫(yī)稱為“胎黃”或“胎疸”。其病因主要是濕熱之邪、寒濕阻滯、瘀積發(fā)黃等因素導致,需要通過辨證論治來治療。
1. 濕熱熏蒸證
濕熱熏蒸證的特點是面目皮膚發(fā)黃,顏色鮮明,伴有煩躁啼哭、小便黃赤、大便秘結或灰白等癥狀,舌紅、苔黃厚膩,指紋滯等。治療時應清熱利濕、利膽退黃,可選用茵陳蒿湯,主要藥物有茵陳、梔子、大黃等,常加用金錢草、郁金、澤瀉、車前子等藥物以增強利濕退黃之功。伴嘔吐者,還可以加半夏、竹茹降逆止嘔;伴腹脹者,可加厚樸、枳實理氣導滯;熱重者,可加黃芩、黃連、虎杖清熱利濕。
2. 寒濕阻滯證
寒濕阻滯證的特點是面目皮膚發(fā)黃,顏色晦暗,精神倦怠,不欲吮乳,時時啼哭,腹脹便溏,或大便灰白,小便黃少,唇舌偏淡,苔白滑,指紋淡等。治療時應益氣健脾、溫中化濕,可選用茵陳理中湯加減,主要藥物有茵陳、黨參、白術、茯苓、干姜、甘草等,還可以加制附子助陽散寒四肢不溫者,腹脹者加木香、大腹皮行氣消脹,大便溏泄、胃納呆滯者加茯苓、砂仁化濕和胃。
3. 瘀積發(fā)黃證
瘀積發(fā)黃證的特點是面目皮膚發(fā)黃,顏色晦滯,腹部脹滿,青筋暴露,肝脾大質(zhì)硬,小便短黃,大便秘結或灰白,唇色暗紅或衄血,舌見瘀點,指紋紫等。治療時應活血化瘀、利膽退黃,可選用血府逐瘀湯合茵陳蒿湯,主要藥物有生地黃、當歸、牛膝、紅花、桃仁、柴胡、枳殼、赤芍、川芎、桔梗、茵陳、梔子、大黃等。
4. 經(jīng)驗方及適宜技術
除了以上三個常見證型的治療,在臨床上還有一些經(jīng)驗方可供選擇,如消黃湯、利膽湯、茵陳茅根湯等。此外,對于不同類型的黃疸可以采用外敷法、灌腸法、沐浴法、推拿法、敷臍法等適宜技術進行綜合治療。
總之,中藥治療新生兒黃疸可根據(jù)不同的證型和病情進行個體化治療。在用藥過程中應監(jiān)測患兒生命體征和臨床療效,以保障治療安全和有效性。
-
新生兒黃疸是有哪些治療方法孩子是每個家庭的未來,也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孩子出生以后給每個家庭帶來很大的幸福,然而卻有很多孩子都會關心生活在這種疾病,
-
新生兒黃疸的常見癥狀表現(xiàn)是什么呢說起新生兒黃疸這種疾病大家都是不陌生的,這種疾病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大家只有了解這種疾病的常見癥狀,才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
-
新生兒黃疸患病病因具體是什么孩子是每個家庭未來的希望,每個家庭對于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是比較重視的,而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的常見疾病,但是生活中很多的家長
-
新生兒黃疸是會帶來哪些癥狀很多寶寶在出生之后都會出現(xiàn)新生還帶著個現(xiàn)象,而新生兒黃疸疾病的發(fā)生給孩子帶來的身體傷害也是比較大的,但是對于很多的新手媽
-
有哪些因素誘發(fā)新生兒黃疸生活中很多疾病都是有引起原因的,我們只有更多了解疾病的誘發(fā)原因才可以在治療上有更多的幫助,大家對于新生兒黃疸疾病的誘發(f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