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會有哪些并發(fā)癥
一旦患了心力衰竭,嚴重了會導致昏厥休克,對患者的生命有非常大的危害。其實心力衰和日常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系,一些小習慣都會導致患病。那么當患者出現心力衰竭時,還容易得很多的并發(fā)癥。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會有哪些并發(fā)癥呢?
1、呼吸道感染:較常見,由于心力衰竭時肺部瘀血,易繼發(fā)支氣管炎和肺炎,必要時可給予抗菌素。
2、血栓形成和栓塞:長期臥床可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脫落后可引起肺栓塞。肺栓塞的臨床表現與栓子大小有密切關系。小的肺栓塞可無癥狀,大的肺栓 塞可表現為突發(fā)呼吸急促、胸痛、心悸、咯血和血壓下降,同時肺動脈壓升高,右心衰竭加重。相應肺部呈現濁音,呼吸音降低伴有濕羅音,部分病人有胸膜摩擦音 或胸腔積液體征,鞏膜可有黃染,或有短陣心房顫動發(fā)作。
3、心原性肝硬化:由于長期右心衰竭,肝臟長期淤血缺氧,小葉中央區(qū)肝細胞萎縮和結締組織增生,晚期出現門脈高壓,表現為大量腹水、脾臟增大和肝硬化。處理:經強心利尿等治療,腹水仍不減退,大量腹水影響心肺功能者,可行穿刺適量放液。
4、電解質紊亂:常發(fā)生于心力衰竭治療過程中,尤其多見于多次或長期應用利尿劑后,其中低血鉀和失鹽性低鈉綜合征最為多見。
心力衰竭的飲食調理妙招是什么
一、適當控制水的攝入: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水的潴留主要繼發(fā)于納的潴留。身體內潴留7克氯化鈉的同時,必須潴留1升水,才能維持體內滲透壓的平 衡,故在采取低鈉飲食時,可不必嚴格限量進水量。事實上,攝入液體反可促進排尿而使皮下水腫減輕。
二、平衡鉀的攝入:如前所述,鉀平衡失調是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最常出現的電解質紊亂之一。臨床中最常遇到的為缺鉀,主要發(fā)生于攝入不足(如營養(yǎng)不良、食欲缺少和吸收不良等);額外丟失(如嘔吐、腹瀉、吸收不良綜合征);腎臟丟失 (
三、限制熱能和蛋白質攝入:一般說來,對蛋白質的攝入量不必控制過嚴,每天每公斤體重1克,每天50~70克,但當心衰嚴重時,則宜減少蛋白質的供 給,每天每公斤體重0.8克。蛋白質的特殊動力學作用可能增加心臟額外的能量要求和增加機體的代謝率,故應給予不同程度的控制。已知肥胖不論對循環(huán)或呼吸 都是不利的,特別是當心力衰竭發(fā)生時,由于它可引起膈肌的抬高,肺容積的減少及心臟位置的變化,因而成為一個更加嚴重的因素。
四、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供給按(300克~350克)/天,因其易于消化,在胃中停留時間短,排空快,可減少心臟受胃膨脹的壓迫。宜選食含淀粉及多糖類食物,避免過多蔗糖及甜點心等,以預防脹氣、肥胖及甘油三酯升高。
五、限制脂肪的攝入:肥胖者應注意控制脂肪的攝入量,宜按(40克~60克)/天。因脂肪產熱能高,不利于消化,在胃內停留時間較長,使胃飽脹不適;過多的脂肪能抑制胃酸分泌,影響消化;并可能包繞心臟、壓迫心;或腹部脂肪過多使橫膈上升,壓迫心臟感到悶脹不適。
上面就是關于心力衰竭的飲食調理的妙招,心力衰竭患者的飲食調理,如果按照上述的說明加以注意,限制熱能、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對于病情的恢復是十分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措施,是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患病的可能。
-
心力衰竭常見的并發(fā)癥有哪些呢大家一定要正確的了解心力衰竭疾病,這種疾病在生活中的發(fā)病率非常高,對患者的危害也很大,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這種疾病
-
心率衰竭出現后對患者應該如何護理呢心力衰竭級別也分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疾病對患者的危害最大,這種疾病一般是由于感染性心膜內膜炎而引起
-
談談心力衰竭的類型有哪些我們應該有所了解過心力衰竭疾病,它也是屬于心臟病中的一種,這種疾病的種類是非常多的,但是每一種疾病的類型都有它各自的特點
-
心力衰竭產生的具體原因有哪些對于一些身體免疫力比較低下的人來講,在生活中如果勞累過度,情緒又過于激動時,酒經常會受到一些疾病的影響,心力衰竭疾病就是
-
左心衰竭產生時的癥狀有哪些心力衰竭疾病分為很多種類型,左心衰竭就是其中一種,這種疾病出現以后,會對患者的心臟造成一定影響,同時影響患者的生命,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