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是怎么得的呢!
嚴重的腎結石患者會給患者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視,那么腎結石的發(fā)病原因是什么?我們在生活中應該采取哪些有效的預防措施?主要的就是病患的病因,了解了病因才能更好的進行治療。
1.影響結石形成的因素包括:
(1)尿液晶體物質(zhì)排泄量增高
① 高鈣尿:正常人每天攝入25mmol鈣和100mmol鈉時,每天尿鈣排量<7.5mmol(或0.1mmol/kg);每天攝入10mmol時, 尿鈣排量<5mmol。持續(xù)高鈣尿是腎結石患者最常見的獨立異常因素,所引起的結石多為草酸鈣結石,糾正高鈣尿能有效防止腎結石復發(fā)。因此高鈣尿在 腎結石發(fā)病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 高草酸尿:正常人每天尿草酸排量為15~60mg。草酸是除鈣以外腎結石的第二重要組成成分,但大多數(shù)草酸鈣腎結石患者并沒有草酸代謝異常。高草酸尿多見 于腸道草酸吸收異常,或稱腸源性高草酸尿,占腎結石患者的2%。正常人腸腔內(nèi)鈣與草酸結合可阻止草酸吸收,回腸疾病由于脂肪吸收減少,腸腔內(nèi)脂肪與鈣結合,因而沒有足夠的鈣與草酸結合,導致結腸吸收草酸增多;而未吸收的脂肪酸和 膽鹽本身還可損害結腸黏膜,導致結腸吸收草酸增多。另外在吸收性高鈣尿時,由于腸吸收鈣增多,也可引起草酸吸收增多。高草酸尿偶見于草酸攝入過多、 VitB缺乏、 VitC攝入過多和原發(fā)性高草酸尿。后者分Ⅰ型和Ⅱ型,Ⅰ型是由于肝臟內(nèi)的丙氨酸-乙醛酸轉氨酶(AGT)有缺陷引起的;Ⅱ型則是肝臟D-甘油酸脫氫酶和 乙醛酸還原酶不足導致尿草酸和甘油酸排泄增多。任何原因引起的高草酸尿可致腎小管及間質(zhì)損害,導致腎結石。
③高尿酸尿:正常人一般每天尿酸 排量≤4.5mmol。高尿酸尿是10%~20%草酸鈣結石患者的唯一生化異常,有人稱之為“高尿酸性草酸鈣結石”,并作為一個獨立的腎結石類型。另外 40%高尿酸尿患者同時存在高鈣尿癥和低枸櫞酸尿癥。高尿酸尿癥的病因有原發(fā)性及骨髓增生性疾病、惡性腫瘤尤其是化療后、糖原累積癥和 Lesch-Nyhan綜合征。慢性腹瀉如潰瘍性結腸炎、局灶性腸炎和空-回腸旁路成形術后等因素,一方面腸道堿丟失引起尿pH下降,另一方面使尿量減 少,從而促使形成尿酸結石。
④高胱氨酸尿:系近端小管和空腸對胱氨酸、賴氨酸等轉運障礙所致的遺傳性疾病。由于腎小管轉運障礙,大量胱氨酸從尿中排泄。尿中胱氨酸飽和度與pH有關,當尿pH為5時,飽和度為300mg/L;尿pH7.5時,則飽和度為500mg/L。
⑤ 黃嘌呤尿:是一種罕見的代謝性疾病,因缺乏黃嘌呤氧化酶,次黃嘌呤向黃嘌呤及黃嘌呤向尿酸的轉化受阻,導致尿黃嘌呤升高 (>13mmol/24h),而尿尿酸減少。在應用別嘌呤醇治療時,因黃嘌呤氧化酶活性受抑制而尿黃嘌呤增高,但在沒有機體原有黃嘌呤代謝障礙基礎 的情況下,一般不致發(fā)生黃嘌呤結石。
(2)尿液中其他成分對結石形成的影響
①尿pH,②尿量,③鎂離子,④枸櫞酸,⑤ 低枸櫞酸尿。
(3)尿路感染:持續(xù)或反復尿 路感染可引起感染性結石。含尿素分解酶的細菌如變形桿菌、某些克雷白桿菌、沙雷菌、產(chǎn)氣腸桿菌和大腸桿菌,能分解尿中尿素生成氨,使尿pH升高,促使磷酸 銨鎂和碳酸磷石處于過飽和狀態(tài)。另外,感染時的膿塊和壞死組織等也促使結晶聚集在其表面形成結石。在一些腎臟結構異常的疾病如異位腎、多囊腎、馬蹄腎等, 可由于反復感染及尿流不暢而發(fā)生腎結石。感染尚作為其他類型腎結石的并發(fā)癥,而且互為因果。
(4)飲食與藥物:飲用硬化水;營養(yǎng)不良、缺乏VitA可造成尿路上皮脫落,形成結石核心;服用氨苯蝶啶(作為結石基質(zhì))和醋唑磺胺(乙酰唑胺)。另外約5%腎結石患者不存在任何生化異常,其結石成因不清楚。
2. 腎石很少由單純一種晶體組成,大多有兩種或兩種以上,而以其中一種為主體。90%腎石含鈣質(zhì),如草酸鈣、磷酸碳酸鈣和磷酸銨鎂。不含鈣的結石由尿酸和胱氨 酸形成的核心。在X線片上絕大多數(shù)含鈣腎石能顯影,結石在X線上的密度以及其表面光滑或不規(guī)則程度,對判定結石成分有幫助。
以上內(nèi)容就是關于這種疾病的原因介紹,了解她的有關這個因素,對于我們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主要的就是要求患者了解的身體狀況,同時要盡量的在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切記不能暴飲暴食,不能吃一些辛辣帶有刺激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