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穿著鞋蹚水 當心濕鞋捂出皮膚病
曾有專家指出,80%以上皮膚病是潮濕環(huán)境所引起的。對于生活在多雨潮濕的南方民眾而言,更要注意防潮。但是,溫暖的氣候讓不少人習慣在下雨時直接蹚水,長此以往,如果沒有及時換鞋和清潔雙腳,就可能會染上腳氣和甲溝炎。
雨天蹚水需提防真菌感染
真菌無處不在,在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內會大量繁殖,所以,必須采取措施阻止真菌的繁殖或切斷其傳播途徑,才可以擺脫真菌的感染。生活中,要注意身體某部位真菌的滋生,腳部也是真菌滋生的有利環(huán)境,有腳氣的人尤其需要注意。下雨天,不少人喜歡直接穿著涼鞋、拖鞋和洞洞鞋蹚水,原來就有腳氣,雨天水里蹚來蹚去,結果就導致病情加重;沒有腳氣的人,穿著鞋蹚水,也可能染上腳氣。如今很流行洞洞鞋,鞋面上的洞洞,有好處有壞處:穿著方便,挺涼快;但一下雨,就容易進水;再加上鞋子的構造,水容易積在里面,腳長時間泡著,容易引起真菌感染,表現(xiàn)就是嚴重的腳氣,又癢又痛,嚴重時會潰爛。
不注意衛(wèi)生也可染上甲溝炎
下雨天除了要提防腳氣外,還要當心甲溝炎。
甲溝炎是指甲(趾甲)兩旁由于感染金黃色葡萄菌而引起的炎癥,一般都發(fā)生在一側的甲溝皮下,表現(xiàn)紅腫、疼痛,一般沒有全身癥狀。它是外科常見病,雨季人們不注意衛(wèi)生,發(fā)病率就會增高。專家表示,如果早期覺察疼痛,患者可以涂抹75%的酒精或者碘酊,配合服用抗生素,或者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炎癥會自行好轉消退;但如果治療不及時,病變處就會成膿、出現(xiàn)白點。
甲溝炎成膿時,除了用抗菌藥,還要進行手術處理。對單側的皮下膿腫,可在甲溝旁切開引流雙側皮下膿仲則需雙側引流。專家表示,對于甲根處的膿腫,單純掀起皮膚往往難以充分引流,需要分離拔除一部分甚至全片指(趾)甲。
專家提醒市民,雨天出門回家后應立即清洗皮膚,特別是腳部,并保持皮膚和鞋子干爽。剪指(趾)甲的時候也不要剪太深,手上或腳上生了倒刺,不要用手去拔。如果早期出現(xiàn)紅腫疼痛,那么用酒精、碘酊或安爾碘,浸泡患指(趾),每天4~6次,每次15~30分鐘,然后外敷魚石脂軟膏、金黃散糊等敷貼,大約 2~3天癥狀就會得到有效緩解。
雨天出行,最好穿防水透氣的鞋子,普通涼鞋也會把腳弄濕,如果接觸到了臟水,還可能引起皮膚感染。在雨水中行走要穿上雨靴防護,倘若水位太高,雨靴不頂用,則要在下水前涂防水油膏。蹚水回家后及時把腳擦干可以;如果是腳氣患者,可以早做準備,出門前把達克寧粉撒在趾縫和腳上,保持干燥,能夠避免病情加重。
-
專家傳授治療腳氣的秘方腳氣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它的臨床表現(xiàn)是腳部皮膚出現(xiàn)紅腫、疼痛和瘙癢等癥狀。腳氣的發(fā)病原因很多,如濕熱,體內濕氣過重,
-
專家:預防腳氣4大攻略預防腳氣4大攻略 腳氣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主要是由于真菌或細菌感染導致。它不僅會引起瘙癢、紅腫、起泡等不適癥狀,而
-
注意!夏季穿“洞洞鞋”易得腳氣隨著夏季的來臨,天氣越來越熱,很多人都喜歡選擇穿涼鞋或者“洞洞鞋”等透氣性強的鞋子來緩解腳部悶熱的感覺。但是,一些不
-
中醫(yī)治療孕婦腳氣的偏方中醫(yī)是一門源遠流長的醫(yī)學,歷經千年的發(fā)展和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尤其在婦科領域,中醫(yī)療效明顯。孕婦因身體發(fā)生變
-
中醫(yī)治療腳氣有偏方,效果好腳氣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雙腳浮腫、疼痛,甚至嚴重影響行走。中醫(yī)一直以來就有治療腳氣的經驗,其中不乏一些偏方,